当务之急是启振经济 网文选读2022.7.17
2022-07-17 16:19:23
  • 0
  • 0
  • 0

一.几近负值的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同比增长仅0.4%。

统计局坦言,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中国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

二.疲弱的消费

上海本月1日解封后,冷清了两个月的街道重现人潮,购物商场门前也排起等待入场的长龙。但半个月过去,“报复性消费”现象不如预期强劲。这不仅拖累这个经济重镇的复苏步伐,也令中国整体经济面对更大压力。

在解封初期,政府、商家和消费者都有一定观望情绪,使得消费复苏之路一波三折。

此外,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也削弱民众消费意愿。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促使居民转向预防性储蓄而非消费。

目前最关键的是不能再次封城,否则民间就会形成“只要有疫情就得封城”的惯性预期。“这个惯性预期会改变民众的消费和投资行为,让刺激消费变得更困难。”

三.就业问题

李克强上周三(6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保民生有效助力。

为基建融资的新措施反映出官方对目前高失业率的担忧,旨在加大刺激经济的力度,让复苏势头更可持续。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三发布第二季度调查报告,也显示中国居民对就业市场更为悲观,就业预期指数跌至44.5%,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就业压力也持续高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青年失业率飙升至创纪录的18.4%,远高于欧美。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还高达1076万人,规模和增加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光谷自贸区研究院院长陈波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国经济过去每遇疲软都以基建拉动增长,是政府擅长的刺激措施,尽管刺激效果已不如以往明显,但仍能正面影响就业生产。

他说,第三季度的经济表现至关重要,“如果弥补的程度不够,那全年的经济成长目标就肯定达不到”。

中国总理李克强星期三(7月13日)召开会议指出,6月份就业形势较4月和5月好转,但稳就业任务依然繁重。他承诺持续落实企业纾困政策,多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国目前就业结构性问题尤其突出,年轻人失业率更高也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李克强也要求,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尽快就业;地方政府要承担稳就业主体责任,确保实现就业目标。

受访分析师说,中国经济上半年历经异常困难的阶段后,目前仅温和复苏,对就业市场造成很大冲击,李克强最新表态显示政府对就业压力仍不敢掉以轻心。

四.困境下的资本外流

(北京彭博电)知情人士透露,因应中国国内经济下行风险、美联储加息等因素,中国高层正关注资本外流情况,并要求相关部门在审查对外支出和投资计划时更加谨慎。

国际金融协会5月的一份报告预计,今年中国资本净流出规模料翻一番至约3000亿美元(约4202亿新元)。

受冠病疫情、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今年要实现全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困难重重。

五.中国社科院的分析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网站7月5日发布的《2022年5月份外贸形势分析与展望》分析指,从5月份数据来看,进口环比增长趋势处于低位,明显低于出口的恢复速度,反映生产驱动和消费驱动的进口需求均面临较大障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认为,今年下半年中国国内的就业压力仍比较大,人民收入可能面临进一步下降风险,消费性需求大规模增长的可能性不高。

社科院经济所7月4日发布的《2022年5月消费状况分析与展望》也指出,5月份的就业数据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疫情推升大城市失业率,二是毕业季带来青年失业率继续上涨。

文章认为,面对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收入下降的担忧,可能强化消费者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个人消费可能更加谨慎,从而使得消费品进口受到负面影响。

六.经济增长目标面临调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年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4月份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此后随着疫情防控向好,稳增长政策措施显效,5月份经济止住下滑势头,6月份主要指标企稳回升。二季度保持正增长“非常不容易”。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五(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5%,第二季GDP较第一季下降2.6%,同比增长0.4%。

受访经济师认为中国今年无望实现5.5%左右的增长目标,中共高层可能在月底下调全年经济增长预期。

七.基建是稳增长的重头戏

彭博社预计,中国政府将拨出7.2万亿元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花旗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余向荣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基础设施发展的新周期,这将会是一种新常态。预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体增长将达到6%左右,并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贡献两个百分点。

中国国有公司如中铁集团和中国移动也是大宗项目的主要投资者,前者才被允许发行3000亿元的铁路建设债券。

目前还不清楚将有多少资金用于基础设施。余向荣预计这个数字是16.5万亿元,但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则预计今年的支出可能达到19万亿元,并为中国GDP增长贡献3.7个百分点。

中国一些城市在今年下半年仍有可能再次进入封锁,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低迷状态,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预计也会减弱。经济学家一致预测是,今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为4.1%。

今年第四季将开始发行2023年的提前批次专项地方债,且规模可能超过今年提前批的1.46万亿元额度。

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贴息;要加大交通补短板投资,年内再开工一批国家高速公路联通、内河水运通道建设等工程。

消息人士说,中国将设立规模5000亿元的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以刺激基础设施支出并重振萎靡不振的经济。

八.李克强要求稳大盘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福建省考察时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把稳经济大盘各项政策落到位,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着力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据新华社报道,李克强上星期四(7月7日)和星期五(8日)在福建省委书记尹力、省长赵龙陪同下,在福州、泉州考察。李克强听取了福建省稳就业、福建省外贸进出口、吸引外资情况汇报。

九.就看下半年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星期二(7月12日)在北京主持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时说,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应较快显现,5月主要经济指标跌幅收窄,6月经济企稳回升,但仍需注意输入性通胀。

李克强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应对好两难多难问题,既稳增长,又防通胀、注意防输入性通胀。

李克强指出,经济恢复基础不稳固,发展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稳住经济大盘需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要抓住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坚持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推进改革开放,齐心协力在三季度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进一步畅通交通物流主干道、微循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稳定市场预期。通过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就业岗位,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工作,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扎实保障民生。

发改委副秘书长欧鸿昨天在“中国这10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中国能否实现全年增长目标的提问时指出,中国将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包括抓紧推进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水利、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并且落实促进汽车、家电等领域消费的若干政策,加快释放消费潜力。

面对市场普遍对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欧鸿重申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他说:“我们完全有信心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超预期变化,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受访学者预计,官方的经济支持政策可能在下半年大力加码,以追赶5.5%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中国若要弥补前半年的损失,下半年两个季度的增速必须达到7%以上。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