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搞芯片竞争有胜算吗? 网文选读2022.8.28.
2022-08-28 16:43:06
  • 0
  • 0
  • 6

关于华为

一.华为报警

任正非警告未来十年会是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三到五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消费能力会大幅度下降,华为将面对供给与市场两头受压。

任正非的上述讲话曝光后,8月24日中国三大指数集体跳水,半导体、消费电子等多个板块均受重创,沪指收跌1.86%,深成指跌2.88%,创业板指跌3.64%。有网民忍不住调侃,任正非怎么不把寒气送到高温下的重庆?

从2019年5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以来,华为就一直以“活下来”为关键词。

让人担忧的不只是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更包括不断加剧的中美竞争、国际地缘竞争态势,以及久拖不决的欧洲战事。

眼下,美国也正积极与台湾、日本和韩国建立芯片四方联盟(chip4),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的目的是将中国大陆排挤出半导体芯片全球供应链之外。

美国总统拜登本月9日签署《芯片与科学法》,主要内容包括为在美国制造芯片的公司提供520亿美元补贴和税收抵免,并拨出2000亿美元作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的研究经费。该法案剑指中国。

二.地缘政治的受害者

由于长久以来在核心技术上高度依赖外部,华为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被动的局面。

中美关系螺旋式恶化后,华为被卷入风暴眼。2019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华为实施供应链制裁,禁止美国企业擅自向华为销售产品和技术,并在去年进一步禁止使用美国设备和技术的外国半导体公司,在未经美国政府允许下向华为供货。台积电、英特尔、高通等芯片大厂都不得不停止向华为出售芯片。

尚未走出劫难的华为,恐怕比任何企业都清楚,恶劣的外部环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将是中国企业必然会面对的现实,而此时的华为要设法让外界看到希望,也在尽力保持低调,更会小心翼翼避免再度被卷入地缘政治的风暴。

三.华为在美受制

由于美国和其它几个西方国家禁止华为参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建设,瑞典的爱立信和芬兰的诺基亚这两家欧洲网络供应商因此获益。

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因面对美国禁令所带来的潜在损失,上一季度大幅提高了用在华盛顿展开游说的支出。

美国总统拜登延长了前任特朗普在2019年签发的一项行政令,禁止美国公司使用被认定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公司所制造的电信设备,其中包括华为。

这意味着华为将被排除在美国国会650亿美元扩大宽带接入的计划之外。这是民主党与共和党一致达成5790亿美元基础设施计划的一部分。

“缺芯”的重创下,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收入大幅下滑至2434亿元(人民币),与一年前相比几乎腰斩。虽然华为大力投入智能穿戴、智能汽车、华为云等业务,但并不足以填补传统手机业务下滑带来的营收空缺。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坦承,美国的制裁“给华为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华为面临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华为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在2020年第二季高达20%,和韩国三星手机并列第一,但去年第一季已滑落至4%。该机构之后发布的数据中,华为沦为了“配角”,占有率萎缩到被并入“其他”类别。

华为面对的不确定性,也来自企业本身无法控制的地缘政治博弈。这家中国科技巨头这几年遭到美国穷追猛打,陷入舆论所形容的“至暗时刻”,最主要原因还是中美关系过去几年加速恶化。

四.争取活下去

(北京综合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预测,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及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

任正非说,华为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先想办法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不能再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

任正非也说,华为要缩小战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提升盈利,未来几年内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应该缩减或关闭。

他说,危难时期主要是要造血,“保持运营现金,自己养活自己。”

任正非道:“我们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这两年我们能不能突围,现在还不敢肯定,所以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一定要讲实现,尤其在进行业务预判时,不要再抱幻想,讲故事骗公司,损失要从你们的粮食包中扣除。”

据澎湃新闻报道,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8月12日说:“尽管终端业务受到较大影响,但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业务仍保持了稳定增长。”

西方对芯片技术的限制与防范

一.央企退出美国市场

8月12日,中国人寿、中国铝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上海石化五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大型央企一起宣布从纽约证券交易市场退市。有分析认为,此举标志着中美资本市场之争将更加激烈,加上美国近日出台打压中国芯片等产业的法案,中美在更多领域脱钩已不可避免。

近两年来,美国借助《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不断以“摘牌”威吓中概股,目前已将160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列入预摘牌清单。显然,美国不愿意再让中资企业在美国市场融资,认为这将壮大中国企业与经济实力。美国此前打压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近来又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目标就是限制中国高科技发展。在资本市场上,美国也将尽量减少美国资金流入中国,不让美国资本成为中国崛起的助力。

可以肯定的是,五家央企退出美国市场是中美对抗趋向激烈的结果,也是中美经济与金融开始相互摆脱的表现。

美国在2020年底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企业必须将审计底稿出境审查,如果企业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方要求,就将被强制退市,此后中概股的股价就一路下跌。

目前看,中美双方博弈的范围仍在扩大,两国关系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趋于稳定。在此背景下,五家央企在美国退市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或有更多中资企业退出美国市场。

二.限制

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对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实施更严厉的制裁,以进一步限制中国获取先进技术。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计划举行会议,探讨这一潜在调整。据悉,美国商务部、国防部、国务院和能源部将派副手参加这场会议。

据报道,目前正在研究的提案将收紧对中芯国际的出口规定。如果有提案被采纳,应用材料、科磊(KLA Corp) 以及泛林集团(Lam Research Corp)等公司向中芯国际出口设备的能力或将严重受限。

三.用芯片制俄的启示

美国坚持不派兵进入乌克兰支援作战,而是对俄罗斯祭出一揽子经济制裁,其中包括“芯片制裁牌”。

华盛顿所采制裁模式就是2019年对中国企业华为公司“芯片制裁”的翻版。美国商务部已拟定一个实体清单,包括一系列美国科技产品、或者使用了美国设备、软件、技术制造的产品。

因为俄罗斯缺乏自产芯片,大幅依赖国外芯片制造商的供应。

芯片是现代世界的命脉,半导体则被用于从手机、计算机到汽车、导弹系统等所有物品,被媒体形容为撑起当前电子世界的大脑。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集邦咨询去年6月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芯片设计公司营收排名,美国公司占据六家,位居三甲的高通、英伟达、博通均为美国公司。英国一家(Dialog),台湾三家,分别是联发科、联咏科技、瑞昱半导体,中国大陆挂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耗国,如果自己芯片产能不强,就容易被卡脖子。美国以芯片制裁俄罗斯,对中国最大的启示应该就如路透社分析所指——自给自足的问题。但即便国际局势风云多变,也无捷径可抄。华为创办人任正非就说过,高科技不是基本建设,砸钱就能成功。

如果无法获得某些芯片,一些民用科技领域如俄罗斯的汽车制造商可能将陷入瘫痪。

美国和其欧洲盟友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行动,也向北京发出了信号,那就是如果北京对台湾动武,它可能也将面对类似后果。

四.美国的打击

美国国会上周表决通过总额达2800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最快本周将由拜登签署生效。根据法案,美国政府将为本土芯片制造商提供520亿美元补贴、240亿美元税收激励,并在未来五年拨款约2000亿元支持相关创新、培训与研发,以提升与中国竞争的能力。

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和KLA上周也相继证实,已接获美国政府通知,将把对中国芯片厂的技术出口限制扩大到制造14纳米及以下芯片的设备。

从华为遭制裁之后,中国芯片业者就清楚意识到,美国遏制中国发展先进技术的政策,长期不会改变。随着美国芯片法案通过,相关部门正酝酿新一轮针对中国芯片业的限制措施,最快可能本周就推出。

芯片制造技术的制程通常以纳米为单位计算,数字越小代表技术越先进,可生产出体积更小、性能更高的芯片。

业内人士披露,美国短期内,还将对中国半导体施加新限制,通过“组合拳”打击中国芯片业。

五.全球都缺芯

中国工信部发言人罗俊杰认为,全球集成电路供应链稳定性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芯片供应将依然处于紧张状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回复时说,去年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产能持续紧张,各行各业都陆续面临着“缺芯”的问题,对全球产业发展业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中特别是汽车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国内许多家车企因此出现了减产或短期的停产问题。

罗俊杰说,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芯片供应将依然处于紧张状态。

六.一家独大的台积电

这家1987年在台湾成立的半导体制造厂,台积电与苹果等大品牌的合作关系,使其坐上了发展快车。

去年能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多是市场强劲的需求所赐。

综合2021全年来看,台积电的营收为568.2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24.9%。

台积电两大竞争对手是韩国的三星与美国的英特尔,但这两家公司在芯片制造方面都有各自的短板。例如,三星除了芯片,还制作其他产品如显示屏、内存卡等,经费就被分割。而英特尔则在芯片工艺上远落后于台积电。

芯片短缺会持续到2023年。

台积电并非全球唯一的半导体厂商,能揽来那么多生意,还是得益于在技术研发上领先。

苹果新一代A16应用处理器已完成设计定案,将采用台积电4纳米N4P制程芯片,预计下半年开始在台积电量产。

苹果因为是台积电最大客户。

苹果本身的业务也如日中天,每年都要推出新型号的手机,市场反应热烈,这自然带动了其芯片生产商台积电的业务。

苹果为了为确保产能足够,据报已接受涨价,并包下台积电12万至15万片4纳米芯片产能。

全球市场目前面临芯片短缺、供不应求的局面。台积电眼下有做不完的生意。

台积电CEO魏哲家说:“2022年,我们的资本预算预计在400和440亿美元之间。2022年资本支出的70%到80%将用于先进工艺技术,包括2纳米、3纳米、5纳米和7纳米;10%将用于先进封装,10%-20%将用于专业技术。”

做个比较,中国大陆半导体领头羊中芯科技在芯片制造上达到12纳米制程,而台积电已宣布2022年将量产3纳米的芯片,两者尚有数代之远。

不只是苹果等高端手机需要芯片,游戏机、医疗器材、农业机械、网络设备等也需要。冠病疫情颠覆人们日常生活,远程办公和在线学习等居家趋势兴起,全球对于新移动设备、个人电脑以及数据中心升级的需求飙升。而5G、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新科技的不断普及化,对芯片的需求自然有增无减。

全球半导体巨擘台积电去年赚得盆满钵满。公司今年全面调涨晶圆代工价格,还准备投入高达440亿美元经费扩大和升级产能。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说,中国大陆的晶圆制造业虽经过20年发展获政府补贴资金高达数百亿美元,但半导体制造仍落后台积电五年以上,逻辑半导体设计落后美国及台湾一到两年,“所以大陆现在还不是对手”。

七.台湾的技术防范

据台湾中央社和路透社综合报道,台湾法务部调查局昨天(26日)称,在包括台北和台湾半导体高科技中心新竹等地,同步搜查了10家未经批准违法在台经营的中国大陆公司或研发据点,询问调查近70人次。

调查局称,中国大陆企业违法挖角台湾高科技产业人才,已严重影响台湾的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台湾立法院5月20日三读通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以完备因应。

台湾执法部门对十家涉嫌非法挖角芯片工程师及其他技术人才的中国大陆公司进行了突击搜查。

调查局没有点出目前被调查的公司的全名,只是称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和电子零件制造公司等。

八.美国立法对芯片作管控

去年的冠病疫情导致亚洲主要半导体供应商关闭工厂,芯片供应陷入瘫痪。

最近刚到亚洲访问的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周二(5月31日)对媒体发表讲话时称,“没有看到芯片短缺问题能在明年获得减缓的迹象”。

芯片是生产智能手机、医疗设备、真空吸尘机等广泛产品不可或缺的组件。

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各自批准了一个价值520亿美元的大型技术投资法案,即《芯片法案》和《美国竞争法案》,以投资于国内芯片研究和制造。

联邦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预计将拨给英特尔、台积电和韩国的三星电子,这些公司现在都在美国建设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新芯片制造厂。

具体而言,根据《芯片与科学法》的要求,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10年内不得大幅扩大比28纳米更先进芯片在中国的生产。中国的芯片制造冠军企业中芯国际可以生产比28纳米更先进的芯片,但其技术仍然比行业领军企业台积电至少落后六年。

违反规定且未能补救者,可能需要全额返还联邦补贴。

美国国会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520亿美元联邦计划,以提高国内芯片制造能力,其中包括一条重要的限制性条款:获得资金的公司必须承诺不增加在中国的先进芯片生产。

在可能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中,目前只有台积电在中国生产相对先进的芯片。其南京工厂生产28纳米和更先进的16纳米芯片,大致相当于中芯国际能够生产的最先进芯片。

国内有关芯片的报道

一.芯片投资基金运作有问题

大基金在中国工信部和财政部指导下,由国开金融、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企业发起,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一期基金规模约1200亿元(人民币)。

公开资料显示,芯片大基金是在2014年6月由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企业发起。大基金一期募资1387亿元(人民币),2018年5月全部投资完毕,覆盖制造、设计、封测、设备材料等领域头部企业。2019年设立的二期基金募资2041.5亿元,重点投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

根据华创证券研报,截至2021年1月,大基金一期以367亿元投资的20家上市公司,市值总计959亿元,回报率高达262%。但也有案例表明,大基金为追求回报率,曾参与配售已有20年历史的成熟企业股份,而非投资关键技术环节。有投资人士认为,大基金若一味追求回报,既违背设立初衷,也可能带偏行业投资风气。

中国芯片业反腐风暴持续升级,风暴中心的“国家芯片大基金”运作模式也遭受质疑。

有业内人士透露,为获得高回报,大基金部分款项并未投入芯片行业,而是投资其他行业。

大基金还可能存在其他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通病:由于获取政府资金的成本过低,让投资者有低额买入、高价卖出的套利空间。“以做账掩饰没有把专项资金投入到专项用途的问题,通过其他行业项目获取高回报率。这套操作也为利益输送提供土壤。”

二.贪腐丛生

为了打击高额投入下可能造成的利益输送与腐败问题,中国国家审计署从去年9月开始,陆续对大基金、大基金被投企业、参投的股权基金和融资租赁公司展开审计,整个审计持续数月,限时要求管理层回答问题,查询大基金的资金款项用途。此后数月间,各类主体收到审计结果和整改要求。

大基金的唯一管理人、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国开发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华芯投资原总裁路军,以及大基金子基金深圳鸿泰基金合伙人王文忠同日被带走,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则在7月下旬,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星期四通报了原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涉嫌违纪违法被查的消息。

据财新网报道,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前联席总裁刁石京,以及北京紫光科技服务集董事长李禄媛都在7月16日被带走。

紫光集团也是大基金的主要投资方之一。公开资料显示,芯片大基金是在2014年6月发起,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都发起企业。大基金一期募资1387亿元(人民币)

华芯投资管理公司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出资45%,是俗称“国家芯片大基金”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唯一管理人。

(北京综合讯)中国芯片产业又有三名高管被带走调查。多家媒体星期二(8月9日)引述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消息报道,负责管理“国家芯片大基金”的华芯投资管理公司原总监杜洋、投资三部副总经理杨征帆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投资二部原总经理刘洋涉嫌严重违法,均被调查。

三.紫光为例

紫光集团在赵伟国的带领下,多次斥巨资收购了诸多企业,布局多个核心半导体领域,以紫光国微、长江存储、紫光展锐、新华三等企业为矩阵,在存储芯片、手机处理器芯片等集成电路环节发力,是中国芯片产业的一支主力舰队。

2009年,赵伟国接掌总经理时,紫光集团资产规模仅13亿元(人民币),到2019年就达到2978亿元的峰值。

业界还将赵伟国称为“芯片狂人”。

但在多笔“蛇吞象”式投资和并购迅速扩张后,紫光集团就资不抵债,被迫走向重整。

紫光集团在2020年11月出现债券违约,自此引爆债务危机。隔年7月在债权人的申请下,紫光集团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由管理人对外招募战略投资者,化解债务风险,最终确定智路建广联合体为接盘人。

据财新网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报道,赵伟国被查可能与他个人所控公司和原紫光集团旗下公司之间利益输送相关,例如设备采购、装修工程等未经公开招投标的问题。赵伟国在北京家中被带走调查后,目前仍与外界失联。

四.政府喊话支持民企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称正研究制定深圳前海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以健全外资和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机制。

中国副总理韩正上周末在广东深圳调研时说,中国政府坚定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并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韩正在深圳参观的地点还包括前海嘉里中心、香港交易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现身为韩正进行讲解。

韩正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民企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坚持以产业化应用为导向,运用好市场化机制推动自主创新,为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五.民企加大研发投入

从产业分布看,研发投入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研发费用总额2192亿元;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研发费用总额1668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研发费用总额626亿元。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周一发布“2021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华为居榜首,阿里巴巴、腾讯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位。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