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株连的亲属
2020-05-31 06:38:49
  • 0
  • 0
  • 6

王瓒绪的大儿子,抗日名将王泽浚1947年在淮海战役的内战战场因头部负伤兵败被俘,成为战犯。自此,王泽浚一直到死,再也没有离开监狱。沈醉是国民党军统的特务,解放战争期间被抓获,成为战犯被关进监狱,后来被特赦出狱。他写了本称作回忆录的书,讲述他的监狱生活,书中提到他的患难狱友王泽浚。

王泽浚活泼俏皮,喜欢卖弄的沈醉有一次问他:你在成都盖个大公馆,那么多房间,是不是打算实现杜甫所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王泽浚摇摇头道:“我没有读过豆腐(杜甫)咸鱼(韩愈)留女婿(刘禹锡)的诗,也没有无产阶级思想,这房子是为了有朋友来成都耍的时候给他们住的,我又不想做什么春生菌秋生菌……”。四川人的睿智诙谐耿直跃然纸上。

某日,他和沈醉奉命去给某干部家修理缝纫机,两个人忙得不亦乐乎,却发觉干部家的小保姆拿了擀面杖虎视眈眈,警惕万分。两人相视而笑,小保姆更慌了,出了房门赶紧把门反锁起来。王泽浚和沈醉面面相觑,既来之则安之,两人一屁股在沙发上坐下,这沙发虽比过去他们常坐的进口沙发相差太远,但比起战犯管理所的硬板凳要强多了。沈醉正闭了眼埋头享受时,王泽浚却自己动手泡了两杯热茶叫沈醉一起分享,他操着四川话道:“格老子,急他干啥子,老子们也来也来安逸安逸嘛。”说完往沙发上一靠,像是一个战场上的胜利者一样,把左腿向右腿上一撂,享受起来了。一代抗日名将作为囚徒被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给人做杂役,还被下人羞辱,竟不改其性自得其乐,让人有笑不出来的心酸感觉。

好事的沈醉问王泽浚作为囚犯的感受,王泽浚感叹:“当强盗是抢东西的罪,当小偷是盗窃罪,当战犯是打败仗的罪……”。沈醉赶紧阻止他不要他继续说下去。过了片刻,没读过“咸鱼豆腐”的王泽浚突然念出一句:“可怜天下战犯心!”,念完这句,他伸出手不停地摇动:“我们究竟有什么罪啊!我们……”,王泽浚的声音很大,沈醉赶紧一把捂住他的嘴不让他说下去,王泽浚的后半句就没办法出口,他的眼睛睁得圆圆的,眼角滚出几粒泪珠……。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监狱改变人,也毁掉了一个人。

这样一个生性诙谐乐观的人,却没能等到迎来特赦的那一天, 1975年是特赦战犯的最后一批!只要再能熬过去一年,王泽浚就能走出监狱,挺起胸膛做一个自由人,而不必再遭人践踏看人脸色过日子。可惜,在黎明前的那一瞬,他没能挺住,也许是他太累了,太疲劳了,所以最终他放弃了那份遥不可及的幸福憧憬。1974年1月19日,王泽浚在战犯管理所——北京秦城监狱病故,享年71岁。

资料显示,王瓒绪的大儿子王泽浚(1902-1974),和他的发妻胡伯媛(1904-1964),夫妻双双均死在监狱里。

受到王瓒绪的影响,袁育梵在监狱一直被关押到1975年(最后一批被释放)。从1949年被抓算起,他在监狱中度过了26年。还好,长久的关押,且经历了惨烈的文革,他熬到了头,他比王泽浚幸运。监狱生活的后期,袁育梵自学中医,一来排解了监狱生活的枯燥苦闷,也为争取有生之年能与家人团聚有好的身体条件。后期,在狱中他能够与外界通信。因为关押地就在重庆,又因为泽荃有固定的住所,所以他常常寄出贴有几分钱邮花的平信给幺妹(泽荃),间接打探妻子(泽兰)及子女的消息。获得释放恢复自由以后,袁育梵回到西充,看望了尚生活在此地的妻子泽兰。老夫妻执手相看,泪眼婆娑。两人都是奔80岁的人了,泽兰的头发全白,袁育梵则长髯及胸。其时,泽兰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平反,回不了重庆,况且他们在重庆也没有固定居所。


注:沈醉(1914—199),字叔逸,湖南湘潭人,长期服务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深得军统长官戴笠的信任。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长、稽查处上校处长、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中华民国国防部少将专员、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沈醉与陈恭澍,赵理君,王天木并称四大金刚,与周养浩,徐远举并称军统三剑客。

1949年12月9日被卢汉扣押,参加云南起义,后协助卢汉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数国民党人员。1960年11月28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特赦,任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1981年11月起,历任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百度百科

注:春生菌秋生菌(春申君)。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 ——百度百科

图片:(三张)位于成都金河路的王泽浚公馆

图片所附文字:据了解,1950年成都解放后,王泽浚公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委员会接收,后来改建为军区机关幼儿园。“一直都是幼儿园,前几年才搬走”,金河路65岁的李婆婆回忆道,搬走的这一年,是2008年。——成都闹市83岁王公馆吸引拍客 原主人是省主席次子 华西都市报——中新网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