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政治家戈尔巴乔夫 网文选读2022.9.4
2022-09-04 15:34:40
  • 0
  • 0
  • 2

一.媒体笔下的矛盾人物

“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政治家会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在同一时间受到完全不同的评判。他在西方受到爱戴,但在他的祖国俄罗斯,他生前却被大多数人鄙视。”

“改革者戈尔巴乔夫的悖论是,在西方,他受人尊敬,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在其家乡,即便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他仍然被诅咒,被指责应为苏联的解体和随之而来的政治和经济上的混乱负责。”

1989年6月,成千上万的人在波恩市政厅广场为戈尔巴乔夫欢呼。这是一起轰动性的事件:一位苏联国家元首在访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期间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人们热情地呼喊:‘戈尔比,戈尔比!’‘戈尔比’代表着统一。戈尔比代表改革和全面裁军。戈尔比代表着跨体系的对统一欧洲的和平承诺。”

“戈尔巴乔夫是一个耀眼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有民主、正义的愿景,有对基于道德原则之政策的愿景,但他没能在自己的国家实施这些愿景。”

“也许戈尔巴乔夫最大的问题是他在政治上的半心半意。他想改变这个国家,但不是彻底改变,而只是一点点。他想与斯大林主义和勃列日涅夫主义决裂,但又要保留及改革列宁主义。他让自己当选为总统,但让议会而不是人民选举。他想要国家社会主义,同时又要不受国家控制的言论自由。戈尔巴乔夫既不是坚定的保守主义者,也不是坚决的革命者--他卡在了半途中。所以最后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解决的两难境地。”

“他作为替罪羊离开人世。戈尔巴乔夫对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是一位赌输了国家、背叛了共产党、搞砸了自己任期的总书记兼主席。他被指责应为一切负责:苏联后期的供应危机,帝国的解体,对美国的冷战失败。俄罗斯统治者普京还加上一码,称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

“戈尔巴乔夫对外的和平倡议无法阻止苏联的内部衰退,但这个高度武装的帝国在他的带领下和平地走下了全球舞台。”

二. 对外有成,对内无方

1989年东欧变天,戈尔巴乔夫的处理,促成了冷战结束和德国统一,为欧洲带来全新政经格局,同时也使他在1990年赢得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外交上的成功,盖不过他在内政方面的失败。戈尔巴乔夫未能阻止苏联解体,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俄罗斯人痛恨他摧毁了一个超级大国。去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俄罗斯一项民调显示,最惹人憎厌的苏联时代政治人物,戈尔巴乔夫居首,远远抛离其他人。

苏联解体西方胜出,戈尔巴乔夫从内部动摇了苏联。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国民对于这位年仅50多岁的新领袖,一度期望甚殷,面对党内外既得利益阻力,他尝试引入开放选举,欲借民众之力推动改革,然而事与愿违,政治上的开放,成为了民众宣泄不满当局经济民生治理无方的平台,投机主义者趁机钻营,民族主义、分离主义成为野心家捞取政治资本的王牌;官僚特权阶层本是改革打击的对象,可是政治经济紊乱,反而为他们谋私搜刮提供了良机。有研究指出,叶利钦时代,俄罗斯政商权贵,超过六成是由苏联特权阶层蜕变而来,普罗大众却生活困顿,岂会同情戈尔巴乔夫这个改革失败者。

中国前外长李肇星在回忆录提及,有次碰巧与戈尔巴乔夫同坐一趟飞机,曾问为何苏联短短数年就解体,戈尔巴乔夫回答是“我们(苏联)没有邓小平”。历史功过评价,有时很难不受成王败寇定律影响。

三.要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戈尔巴乔夫是苏共最后一任总书记,也是苏联首任和末任总统。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本身就标志着在他掌政期间,苏联这个积病的政治及军事巨人步入了历史坟墓。

戈尔巴乔夫最为世人肯定的功绩,是他促成了美苏冷战和平终结,使两个核大国避免走至最坏一步,而他也因此在1990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戈尔巴乔夫在西方受到广泛赞誉。但对于社会主义支持者,他却如叛徒一般,批评他毫无政治能力,任由苏联瓦解,他失败的民主化改革也没有解决苏联的问题。

苏联在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手时已经是病入膏肓的重症患者。政治和经济改革失败,以至最后顺水推舟让苏联解体,也许可以说他是“庸医”,往后叶利钦听从西方建议实行经济“休克疗法”将国有资产大规划倒卖,使俄罗斯经济比苏联时代还差。

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合理性根源是它能为普遍人民带来更好生活,但政权长年无法满足人民希望、改善生活,是为其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对全世界的为政者也是一个严肃教训。不管怎样的政治体制、哪个政府、什么的意识形态,管治者都要向社会交出一份能满意的成绩单,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在戈尔巴乔夫接掌权力10多年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已停滞不前,有“勃列日涅夫停滞期”之称。

将苏联瓦解的大部分责任都推给戈尔巴乔夫并不公平。他于1985年接任苏共总书记至1991年苏联解体不过六年的光阴,不足以颠覆这个有强大政治体制的组织。事实上,苏联在他继任之前已累积了多年的经济社会问题。自斯大林时代起几十年间,苏共推动工业政策严重向重工业倾斜,“重重轻轻”虽令军工业、航天科技等能与美国比肩,但也使关乎民生的轻工业没有相应发展。后来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出访美国时被超市货架震撼,便充份反映了苏联人民的经济生活落后。

人民对政权的不满不一定会马上爆发,但却不会自然消失,而是慢慢累积并等待爆发的机会。

四.戈氏背锅

作为一个有争议的政治家,有些人把一些“锅”让戈尔巴乔夫背上了,尤其是苏联解体及其负面影响,其实,这有些过。

从斯大林接过列宁的权力地位以后,发展进程与失败的基因就已经埋下:推行家长制、专制、大权独揽、一言堂,不允许不同意见甚至想法、言论出现,大肆杀戮国家功臣,组建克格勃以监视各领域领导者、学者、科研工作者、劳动者的言行及思想动向;在国家间推行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在经济上一直注重发展重工业、军工;忽视农民的地位待遇,甚至加以剥削;忽视轻工业、服务业发展,搞整齐划一,对全社会进行全面控制。

到了赫鲁晓夫时期,对于已经固化和长期形成“定式”的政治经济体制,试图进行探索性改造,也遭遇挫折。

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以后,萧规曹随,特权阶层继续强化,执政集团加深贵族化,严重脱离群众,领导干部终身制,领导集团缺乏活力和战斗力。领导干部集团的老态龙钟,延伸出国家的暮气沉沉。加强重工业和军工,以至对外侵略占领(比如对阿富汗的侵略),搞军事输出,与美国大搞军备竞赛,进行两强争霸,同时又不注重发展其他经济,使经济、财政资源面临枯竭,或已经陷入枯竭状态,国力已经大大衰弱,这种趋势不断强化,以至积重难返。

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已经无法阻挡和难以扭转潜在的原有趋势,使国家摆脱衰败命运。解体也许是苏联国家政治层、领导集团的一种解脱。

五.对戈氏的盖棺论定

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1989年5月至1990年3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出任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1991年12月下台,苏联随即解体。他执政只是短短六年,但他实行的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苏联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989年1月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90年东德和西德恢复统一,戈尔巴乔夫下令从东德撤兵;与此同时,苏联也和美国进行削减战略武器谈判,并于1991年签署了第一阶段的核裁军条约。

戈尔巴乔夫当上苏联领导人时,苏联帝国的发展已是强弩之末,日暮途穷,政治制度已僵化和腐败不堪,经济情况更是萎靡不振。至少在戈尔巴乔夫心目中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苏东波”剧变,最终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苏联帝国瓦解。难能可贵的是,戈尔巴乔夫始终没有动用武力镇压,避免了一场又一场可能的血腥和屠杀。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确实加速了苏联帝国的灭亡,但从世界和平的角度来衡量,他的和平主义却是功不可没的。戈尔巴乔夫挽救不了苏联,但随苏联解体而至的是冷战的结束,给世界带来了数十年的和平、安定和发展光景,弥足可贵。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戈尔巴乔夫是独一无二的,并赞扬他是坚定的多边主义者和不懈的和平倡导者。美国总统拜登赞扬他具有非凡远见,他接受了民主改革,使世界更加安全,也让数以百万计的人享有更大自由。法国总统马克龙形容戈尔巴乔夫是和平主义者,为俄罗斯人民开辟自由之路,而他“对欧洲和平的承诺改变了我们的共同历史”。

普京曾说过,苏联终结是“本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戈尔巴乔夫的名声在中国并不好,苏联解体后,他更成了反面教材,中共更是把他失败的改革道路视为最大的教训,并以之反证中国本身改革道路的正确性。

六.记住这个人

戈尔巴乔夫1985年出任苏共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估计他也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对僵化和贪腐的体制动刀,更不可能预见那么大的苏维埃联盟,竟会有在他眼前分崩离析的一天。只是在他接手时,国家除了军事科技外,各个领域的生产力已严重落后,经济百病丛生,增长停滞。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以及连年征战阿富汗,更是无底洞,不断掏空财政资源,他知道已经来到必须引进一些改革和新思维,否则政权不保,甚至国将不国的地步。

他的拯救方案,包括为国企注入市场化的经营元素,但不彻底,加上官僚的无能与大面积腐化,执行上难以到位。他放任了一些自由,允许多一些言论的空间,却没承想一发不可收拾,人们开始拥抱西方产物,从哲学、时尚……到麦当劳汉堡包,并对共产党所代表的一切发出质疑。戈尔巴乔夫后来曾有一番剖析,说苏联1991年之所以解体,根源主要不在于他发动的改革,而是在思想斗争上守不住原来的阵地。

他更多是一个终结者——终结了苏联乃至欧洲的共产主义,并且连带终结了东西方冷战,让世人享受了过去整30年的相对和平的红利。单从这个视角,这位苏联末代领袖,确实是划时代的,值得名留青史。

戈尔巴乔夫显然在最高位,看到了这个主义的弊端、谎言,和注定没有未来。滥觞于19世纪,在20世纪铺陈开来的共产主义大实验,因为人的本性,注定是失败的。戈尔巴乔夫很可能是让这个时间点,在苏联和东欧,提早了20年或者30年,并且以一种相对平和、没有对人民镇压、没有内战以致生灵涂炭的方式,让它退出历史舞台。邓小平只否定了经济共产主义,没有在政治上也大胆往前走,开创新的可能性,不过这主要受限于时代条件。戈尔巴乔夫亦是如此,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既进取又保守,想改变又有所妥协,永远卡在半路上。随着“苏东波”一夜的巨变,今天的共产主义,已经没有多少感召力。虽然仍有信仰者,甚至有不知今夕何夕的所谓毛派,但共产党要通过民主游戏规则,争取到足够选票执政,概率几乎等于零。

在美国,人们因为他而宣告“历史终结了!”这是一种无以复加的荣耀感,让人感到飘飘然。在柏林,据说一个大广场将以戈尔巴乔夫重新命名,因为德国人相信,没有他就不可能有东西德的统一,而这对于日耳曼民族犹如再造之恩。

七.葬礼

戈尔巴乔夫8月30日晚在莫斯科一家医院病逝,终年91岁。俄罗斯不为他举行国葬,也没有宣布全国哀悼日。不过,普京的新闻秘书说,戈尔巴乔夫的遗体告别仪式有国葬的部分元素,包括现场有仪仗队。

普京因工作无法出席戈尔巴乔夫的葬礼,但他9月1日去医院表达了敬意。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抵步后,在戈尔巴乔夫灵前献花。

前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葬礼9月3日在莫斯科举行。

由于俄罗斯回应西方国家的制裁而实施了入境禁令,因此没有西方领导人出席戈尔巴乔夫的葬礼。美国由驻莫斯科大使沙利文代表出席。

戈尔巴乔夫当天于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下葬在23年前病逝的夫人赖莎(Raisa)的墓地旁。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令戈尔巴乔夫“震惊和困惑”。 戈尔巴乔夫的母亲和岳父都是乌克兰人。

戈尔巴乔夫的遗体告别仪式当天上午10时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莫斯科工会大厦举行。仪式由总统府的礼宾部门操办,过后仪式大厅开放,让成千上万在外排队的民众入内瞻仰并致敬。

八.注定青史留名

戈尔巴乔夫仍然是终结了二次大战以后世界两极对立的关键人物。现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很难想像冷战时期世局的尖锐对抗:大国每天忙着数对方的核弹头;小国则依附强权,在夹缝中寻找生存之道。在戈尔巴乔夫强力推动下,苏联崩解,世界地图于焉重划,尤以柏林墙倒塌,是极强烈的政局变化表征。他的理想和浪漫曾给人类一个和平共处的机会,只是我们没有好好珍惜。历史写到戈尔巴乔夫这一页,容或有不同的注解,但没有人能将他轻易翻过。

戈尔巴乔夫的创举,结束了冷战,解放了东欧,也为俄罗斯封闭的体系,注入新鲜自由空气;按照戈尔巴乔夫说法,他把人民从政治的附庸品,变成有独立思想的“公民”。

苏共总书记权力直追帝王,除早期共产党尚有人类政治体制的实验性外,后期苏共总书记变得扩权、恋权,难有理念建树,终导致苏联帝国大厦将倾。戈尔巴乔夫敢于突破束缚,跳出权力诱惑,推动“开放”与“重建”,世局为之改观。相较于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契尔年柯等前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以丰富的开创性和理想性,在历史上留下鲜明的地位。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