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内战,又称国共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大政党及其武装之间在中国境内爆发争夺全国政权的内战。
国共内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927年至1937年间为国共内战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国共内战,中共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而中国国民党则称之为“剿匪”。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为国共内战第二阶段。中共称为“解放战争”,中国国民党称这段时期为“动员戡乱”(戡乱—平定叛乱)。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即重庆谈判。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5年11月,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宣布辞职,美国前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以总统特使的身份赴华“调处”国共争端。美国杜鲁门总统发表《美国对华政策声明》:呼吁国共立即停止敌对行动,召开由主要政党代表参加的国民大会,用和平协商的办法达到蒋介石领导下的中国的统一。
1946年1月,国共双方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协决议案,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国纲领下共同实现民主宪政。1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了《停战协定》。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宪草修改提议案引起中共激烈反应。4月,蒋介石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引起中共报纸的攻击。同时,双方在东北的军事冲突逐渐扩大。
1946年11月15日,国府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
1948年,在行宪国民大会上,代表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中共强烈反对和抵制,国共关系至此全面破裂。
为从经济上支撑内战,国民政府废止法币,发行“金圆券”,造成中国空前的通货膨胀,导致经济、金融秩序濒临全面崩溃。民众生活困难、学潮频起,中共以要求民主为口号,同时以乡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开始进行全面的解放战争。
中国东北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七大上(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说:“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最近的将来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如果我们把现有的全部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抗战期间,中共在华北、山东一带建立了广阔的敌后根据地,基本掌握了中国北方广大农村地区。这是抗战胜利以后得以迅速开进东北的最有利的基础。
1945年,美军开始对日本首都东京的大轰炸。8月9日,苏联红军150万人进入东北及热河、察哈尔地区,迅速击败了日本关东军。
苏联占领东北,为中共军队抢先进入东北造成有利的契机。为了打破国民党独占东北的企图,中共决定利用这“千载一时之机“,派遣大批干部和军队先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中小城市和交通线。最先进入东北的,是周保中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队,接着,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等,分别受命率部开赴东北。为配合1945年8月9日苏联远东方面军对东北日军的总攻,中共抗联教导队成员纷纷奔赴长春、沈阳、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等东北大城市,参与接收工作。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22日,苏军占领东北全境。一开始,苏联允许冀东曾克林部队进驻沈阳,与苏军共同接管沈阳治安,同时向中共军队转交了大批关东军的武器装备。苏联担心东北会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希望中共能占据热、察两省,给国民党政府接收东北设置障碍。日本人投降的时候,八路军从华北、山东迅速抽调主力部队进入东北,先后有10万大军以及2万干部去东北发展。
同时因为受《中苏友好条约》所限,苏联又担心有可能卷入中国内战而与美国发生冲突,于是在苏军撤退前5天允许国民党军队空运至沈阳、长春等东北各大城市。
为东北问题,国府与苏联进行了漫长的谈判,双方于1945年8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蒋介石即认命熊式晖为东北行辕主任,张嘉璈为东三省经济委员会主任,正式接受(劫收)东北。等到国军部队开始朝东北进军的时候,中共军队10万余人早就在东北站稳脚跟了,不但整个乡村地区已经是中共的天下,而且包括哈尔滨在内的很多大城市也都在中共手中。
1945年9月,中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提出“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
完成了进军东北的战略任务,毛泽东称之为完成了“又一个几千里的长征“。
注:参考资料《国共内战》——百度百科
注: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1880—1959),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助总统罗斯福出谋划策,坚持先攻纳粹德国再攻日本帝国,为美国在二战的胜利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退役。后出任美国国务卿和美国国防部长,以出台马歇尔计划闻名,195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中国战区,马歇尔撤换司令官史迪威将军。这不是因为这位将军缺乏指挥才能,而是因为他对中国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和东南亚英军司令蒙巴顿蔑视而不恭,口出妄言。马歇尔只好忍痛将他革职。马歇尔清楚看到,在抗击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美军并非孤军奋战,他必须倚重、倚靠甚至倚赖友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鉴于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卓越的功勋,1943年,美国国会同意授予马歇尔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高军衔“陆军元帅”。马歇尔坚决反对,他认为潘兴才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军人,自己又多受潘兴提拔和力荐之恩,马歇尔不愿使他最崇敬的老将军的地位和感情受到伤害。为了表示对马歇尔的敬意,美军从此不再设元帅军衔。因为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的巨大功绩,1944年底,马歇尔晋升五星上将,美军的最高军衔。
1959年10月16日马歇尔病逝,全美国举哀一日。他留有遗言:“简葬我,一如军中忠诚为国之寻常将士。——百度百科
注:曾克林(1913—2007),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乡齐心村人,原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大军区副职待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曾克林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七师二十一团连副政治指导员,第四师二十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第三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平西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
1945年9月15日,曾克林乘坐苏联驻长春最高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派出的专机飞抵延安。当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在杨家岭召开会议,并听取了曾克林的汇报,当晚又通过电报将情况报告给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据此,中共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百度百科
注:熊式晖(1893—1974),字天翼,谱名西广,别署雪松主人。出生江西省安义县万埠镇鸭嘴垅村。幼习军事,先毕业于江西陆军小学、中学、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
1913年入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旋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
1921年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2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是国民政府政学系的要角。
1931年出任南昌行营参谋长,同年十二月,任江西省政府主席。提倡厉行“清廉政治”,要求下属“简单朴素”。
蒋经国回国以后,熊式辉首先提出请蒋经国去江西担任保安处长,而且一任少将。此后,经国利用建设赣南,奠定了自己的班底。
1945年5月,熊式晖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六月,随行政院长宋子文飞莫斯科参加中苏谈判。八月,日本投降,归国。九月,任东北行营(后改行辕)主任及行营政治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东北接收及对苏谈判,杜聿明任东北保安司令协助熊式辉接收东北。——百度百科
注:参考资料——《抗战胜利后为何中共迅速在东北占据了优势?》观风闻网不写影评梁鹏飞2018-12-12
注: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在东北14年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高洋2015年08月31日来源:经济日报
注:参考资料——《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为何急忙全力争夺东北?》中华网历史档案揭秘2017-09-08 09